1月22日,省林業保護發展中心主持的省農業科技資金(林業科技創新)項目“優良鄉土樹種高效培育與示范”中期評估會議在濟南召開,項目首席專家、各課題負責人及科研骨干參加會議。項目下設的5個課題負責人分別就課題主要研究內容、技術創新點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和經費使用情況等進行了匯報。項目特邀專家李文清研究員、邢世巖教授、秦光華研究員對每個課題分別進行點評,對項目的實施成效給與了充分肯定,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見建議。
?“優良鄉土樹種高效培育與示范” 項目,緊緊圍繞山東現代林業和生態建設需求,以楸樹、國槐、元寶楓、花椒、黑松、側柏、流蘇、木瓜、椴樹、欒樹等用材、綠化、觀賞、木本油料優良鄉土樹種為對象,開展優良種質和新品種的篩選應用,優化種苗繁育技術體系,示范推廣優良新品種和配套培育技術。項目自2019年實施以來,在楸樹、元寶楓等10個優良鄉土樹種的種質資源挖掘、新品種選育、新產品開發以及配套高效培育研究和示范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,共收集保存優良種質364份,篩選優良品種、品系21個,開發新產品7項,建設繁育基地155畝,建設示范園609畝,集成高效繁育、栽培技術體系各8套,培訓人員152人次,項目成果在全省16個地市得到推廣應用。
項目首席專家姜岳忠研究員強調,優良鄉土樹種具有高度的適應性、抗逆性和經濟性,是生態文明、林業生產發展的基礎性資源。各課題要對照任務書,聚焦我省生態植被恢復、科學綠化示范省建設、鄉村振興等重大發展需求,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,要整合課題組與協作單位的技術、資源優勢,加強優良鄉土樹種新品種的培育,加大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產品的展示示范力度,積極開展技術培訓,確保高質量按時完成課題任務,全力支撐自然資源事業高質量發展。(省林業保護發展中心)